《我知道的文学知道分子和我认识的文学知识分子》
我只讲在生活中实际接触过,所以,分类是不全面的,分析是不透彻的。我也分不全面分不透彻。
文学知道分子。
1.他们一般在媒体工作,读书时代颇看过几本小说,诗歌知道海子和顾城(知道他们是自杀的),现在因为工作关系和残存的兴趣,看到文学信息还会留意一下,文学原作是好久没看了,不过根据过去的功底,跟人聊天时,还颇能提起几个相对冷门的作家,比如尤瑟纳尔、戴维·洛奇什么的。有一个朋友对我说,如果我像卡夫卡那样在人生的困境中坚持写作,我就佩服你。还好他没说,假如我像海子和顾城那样我就佩服你。在他们的理解中,苦难造就文学,文学又超越苦难。他们认为要么有文学操守的人在高尚地"苦难写作"、"困境写作",要么就是有名利之心的人在低俗地"商业写作"或"投机写作"。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天真而又可爱,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是稚嫩的。他们并不认为钱是不对的,或者为钱写作是不对的,只是这有点"低俗",而你是个投机分子。
2.他们一般也在媒体工作,信息面很广,对社会新闻尤其了解,文学也包括在内,自己也颇能写点稿子,文字的敏感性有一些,能欣赏某部文学作品中触动他的一两个句子,擅长用"青春写作"、"身体写作"、"边缘"、"颓废"等词语概括某部小说,用媒体习惯的归纳信息点的方式,使超出他阅读范围和理解能力的文学作品纳入他的认知体系里,并以此自信满满地展开批评,如果你反驳,那就是你没明白他的意思。他们最擅长的体裁是"时评",偶尔也写到处双引号的"考据"文章。他们相当自信,一般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,年龄在三四十岁左右,最崇拜的写作偶像是那些知名的媒体作者。
以上两类知道分子一般不能理解诗歌,对诗歌嗤之以鼻。无知无畏,蠢笨顽固。
文学知识分子。
1.一般是某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博士生,看过大量的文学作品,不管喜不喜欢某个流派或者作者的作品,只要是"重要"的,出于"研究"的需要,必定看过。即使没看过原著,一般也看到过作品名字,并能对作品内容、风格、成就、作者生平等等侃侃而谈。这些人一般三十岁左右,女的脸色青白,头发干枯,用最简单的头绳一捆,戴铁框眼镜,基本不化妆,屁股特别大。男的喜穿皮鞋和西裤,挎一传销人员专用的黑包(有时包侧插一玻璃水瓶,一般只剩半瓶了,温吞吞的,这是他一天在图书馆或书店苦读的饮料),头发油乎乎的,脸圆胖,神情木讷,谈吐很诚恳。他们一般是些心地不坏的笨人(后来在文坛染缸里越来越不自觉的变坏),偶尔有些猥琐的伪君子,他们关心"时代精神"、"社会大局",立足"民间","底层关怀",认为小说主人公最好是民工、保姆、农民、环卫工人等。如果你写一个艺术家的生活,他会说"你这个没生活啊",如果你写你自己熟悉的生活,他会说"这个太个人了",如果你写你熟悉的人物,他会说"这个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生活"。他们认为只有"劳动人民"才有生活,他们认为比起了解自己的生活,写作者肯定更应该去了解小区看大门的,实际上也应该更了解,因为写作者能够了解上述民工、保姆、清洁工、卖盗版盘的等任何人的生活,但唯独没有能力了解自己的生活。他们认为应该多写写"人性的善","社会的光明面",如果你只讲了个结局不美好的故事,没有"升华",他们会问,作者应该给读者指出"人生的出路"在哪里?(人生不就只有一条"死路"吗。)
2.一般是某领域的专门研究者,比如政治、历史、经济等,颇看过些书,也很爱看书,一般自信看过的文学书比专门的文学工作者还多,心目中有一本"文学圣经",通常是《平凡的世界》、《红楼梦》或《战争与和平》,你无论说什么书,他都往他的圣经上套,拿优点比缺点,好像有了这本书,古今中外古往今来,其他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无效生产,都是垃圾,而他自己有了这本圣经之后,其他所有的作品都不用看了,即使偶尔看一看,也是眼皮低垂嘴角下挂,一副屈尊垂怜的样子,扫上两三眼,就能说出一大堆不是。如果你不说他们圣经的优点,只提出《平凡的世界》情节和文笔都比较粗糙、《红楼梦》没有《金瓶梅》好,《战争与和平》人物平面化、脸谱化,他们要么不屑一顾,要么恨得想咬死你。
以上只是"文坛"搭点边的万千事物万千人物中之万一,世界是多么复杂,人事转瞬即逝,这是人的有限性面对无限性的悲哀(我怎么能从上面直接扯到这个?我怎么又扯这个?),我能干点什么,要么去找个活糊口,要么专心启动B系统多接稿子糊口,以便保持A系统的正常运转,但是A系统为什么一定要运转呢?可能因为系统崩溃了,硬件就成了几片废铁和烂肉,时间也失去了刻度。2008.12.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