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 先弄一个免责声明:
  这个评论是邱雷叫写的。本人的水平,足够在文学爱好者的面前装逼,我可以说“张力”、“干净”这些词来吓唬他们。但我不是张大春李大卫,水平不够写评论。所以,谁看了这个想开骂,去骂他。谁骂我我就对骂,骂急了我还打,老子手边就有一把砍刀。

  现在我们开始说话。这期的小说,我看了几个,喜欢的就一个,孙智正的《过年》,我原来看《台风》就很喜欢,刚好在果皮上也看到他的名字,恍然大悟,那里都是搞口语的嘛。地球上写小说的人很多,搞出来的东西也千奇百怪。黑蓝上的8439我就看不下去,不有的《异禀》我还是看不下去。纸书上的贝克特看不下去,安妮宝贝也看不下去。这些时候,我觉得自己是个文盲,感到惭愧。但是没有办法,看不动就是看不动。我就拣这个能看得动的《过年》说一下。
  《过年》的头一句是这样的:“我在北京站广场看大屏幕上童安格唱歌,18个小时后,我在上海,4个小时后,我在嘉善。”我感觉跟说话差不多,这个时候,作者跟我没啥距离,我知道他要开始讲故事了。这是口语的好处,很润滑的进入。我觉得人人都有过进不去的感觉,不管是一本书还是女人,那真是难受得很。这句话没有一个形容词,对于我这种有怪癖的人来说,真是干净的不得了。这大概是干净的第一层意思,就是说,不能剥夺读者的想象力,或者说提供一个尽可能大的空间给读者想像。比如,我可以想像,我在一个火车站,看大屏幕,旁边是卖红薯的。我也可以想像,旁边有好多漂亮小妞。而且你很想知道,这家伙站在火车站是怎么个心情呢。但是他都不说,你就往下继续看了。不过产生阅读动力的这一点,我觉得倒是“干净”的一个积极层面上的副作用。
  上面说了容易进入和干净是口语的便利之处。但是不便之处也很明显,特别是这个“干净”。口语的缺点就是很容易变成废话。这个“废话”还不是何小竹说的那个“废话”,是真正意义上的废话,没有诗性,跟居委会大妈一样烦。这样一来就不干净了。很明显,《过年》把它克服掉了,至少在我看来是克服掉了。同样的,《小王子》,包括以前在黑蓝的红领巾1976的一些东西,也都做得很好。个人觉得,要做到这一点,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废大量的字。这是个体力活。
  整个小说,讲了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。从北京回家过年,之前在一个朋友那里逗留两天,过完年去探望另外一个小孩。北京到上海,到嘉善,到杭州,最后回到北京。从曹奇、威风那里到自己家然后是小夏那里。一个女的,两个男的。这全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,但不平常。我觉得作者安排过,有可能是无意识的。把这些具体的地名人名抹掉,变成了点和点之间的跳跃和回归。这就是所有人的生活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写得既小,也大。小到根本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戏剧冲突,大到这就是人类生活的全部。藏起来的普适的逻辑性让我感到高兴。
  看过几个杨黎关于“废话”的理论文章,非常拗口。我的理解是,“废话”是一种手段,要领是有意不碰最核心的部分。打个比方,我对一个姑娘说我爱你。要是直接抓住她赤裸裸说我要爱你,就沦为琼瑶式的傻X下场。最好的方式是赞美她衣服的针脚缝得很细,她的指甲多么美好,脖子也细。被观察者自然会发现你对她的注意。在《过年》里,庸常的生活一再出现:看电视,看小说,散步,找人,包括无聊的对话,类似这一段“小夏说,要不去洗脚吧。我说,不会吧,我去威风那里去洗脚,到这里也去洗脚啊。他说,那你说去干嘛呢。”写了这样多,就是不说为什么写这些。看东西的人会想,这个逼要表达什么呢?要表达的东西都封装在模块里,你想知道,只能从外部出发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测验数据,得出的结论也不同。在我看来,这是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要素。
  补充一下对好的小说的看法,当然,这个带有一定的感情倾向。从理智来说,好的小说肯定不止这一类。好的东西应该是人人能懂的,深入的层次未必一样。张三看了说,啊,他讲了一个故事。可以把故事复述一遍。王二说,这玩意儿除了故事还有点别的。李四说,我知道别的东西是什么。具体到《过年》上,我把这个玩意儿给一些工科学生看,他们说知道写的什么。我差不多是王二。更高明的读者和作者本人,可以充当李四的角色。
  看完之后,我有几点猜测。
  一,主人公跟曹奇之间有说不清的暧昧关系。
  二,主人公的生活状况小说里没有交代,但明显和所有的人不同。
  三,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,主人公的看法是模糊复杂的。
  对于《过年》本身,我能说的就只有这么多。在黑蓝上,口语写出来的东西不多,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作为对比的东西。黑蓝追求的是技术,果皮追求的是反技术。如果把两个东西结合得比较好,那会很牛逼。《台风》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,《过年》不知道是否因为篇幅的问题,感觉不如前者。个人的阅读经验是,篇幅越长,作者的才气稀释得越淡,不然为什么中国的大多主流小说家,写出来的中长篇几乎都是一个调调呢?
话题:



0

推荐

孙智正

孙智正

753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浙江嵊州市人,打字家,写小说、句群、字行,著有长篇《青少年》、《我们去干点什么吧》、句群辑《句群和字行》等。

文章